您的位置::星辉农业网 >> 茶条木属

政策生产预期看好稻米市场长期利多白丝草属美冠兰属灰白杜鹃箭叶秋葵圆萼紫堇Fk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政策生产预期看好 稻米市场长期利多

政策生产预期看好 稻米市场长期利多

我国是世界上的稻谷生产大国,稻谷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的23%;总产量居第一位,占全球的30%以上。水稻也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总产最多、单产最高的粮食品种,在我国粮食生产和消费中历来处于主导地位。可以说,发展了水稻产业,就极大地发展了我国粮食产业;稳定了水稻的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就稳定了我国的粮食市场。

21世纪初,在经过多年的粮食大丰收之后,全国进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稻谷播种面积连年调减,总产持续下降,我国稻米市场行情呈连年低迷态势。2003年由于自然灾害影响,减产较多,产需缺口进一步加大,稻谷市场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为提高稻米生产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措施,2004年我国稻谷产量摆脱了长达6年的下降趋势,出现了恢复性增长,有效地缓解了稻谷市场供需紧张的局面。2005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稻米生产的支持力度,我国稻米市场呈现出与往年不同的新形势:

一、早稻种植面积继续增加,单产下降,总产略减。

根据统计局初步调查,200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为3179万吨,比上年减产43万吨,下降1.3%。2005年早稻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种植面积继续扩大,达到9015万亩,比上年增加96万亩,增长1.1%;二是单产下直径为800mm高度为3500mm降,总产略减,由于不利气候因素影响,2005年全国早稻平均单产为每公顷5289公斤,比上年下降2.4%;里白三是沿海区域早稻减产较多,据实测结果显示,华东、华南沿海产区由于受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减产较多,其中:广东减产49万吨,海南减产24万吨,福建和浙江分别减产15万吨和7.6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的早稻减产是在上年大幅度增产基础上的减产,且幅度不大,因此,可以说2005年仍然是早稻丰收的年份。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是在大家都预期2005年早稻将继续增产的情况下出现的减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市场的不可预测性。

二、中晚稻种植面积增加,预计总产略有增加。

在国家各项扶农政策的带动下,2005年农民继续保持了较高的种粮积极性。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均比上年略有增加。其中东北粳稻播种面积增加近400万亩,四川、湖南、江西、湖北中晚稻增加近230万亩。

2005年入夏以后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屡受台风袭击,导致歉收。但总体来看,2005年全国中晚稻播种面积增加,长势较好,总产比上年略有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预测:2005年全国中晚稻总产在14900万~15000万吨之间,比上年增加300万~350万吨,增幅为2%。

三、稻米总体供需平衡有余,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

在2004年稻谷大幅增产,且产销区早、中、晚稻全面增产的基础上,2005年国内稻谷产量继续增加。估计2005年国内稻谷总产量将接近1.82亿吨,比上年增产近300万吨。近年来国内稻谷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1.9亿吨左右,2005年供给形势继续好转,加上近两年国家增收增储,稻谷库存比较充实,因此,全国稻米供需形势由总量紧张平衡状态转而成为品种、地区之间的供求差异。

一方面是内地产区库提升产品品质存压力增大,沿海销区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粳稻米总量有限,需求增长,市场呈偏紧格局,籼稻特别是早籼稻呈现压库趋势。

四、国家首次启动早、中晚籼稻收购预案,市场形成较强支撑。

2004年,受上一年稻米市场行情特好的影响,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稻米收购市场呈现激烈竞争,收购价格为近年来高点,并且全部处于国家最低收购价以上。但进入2005年后,全国稻米市场行情日渐低迷,让众多收储企业苦不堪言。早稻上市前夕,南方粮食交易市场组织了多次对鄂、皖、赣、湘、黔、闽等地区的实地调研。从主产区了解到,众多企业在2004年入库成本(加上收购、保管费用、利息等)达1600元/吨以上的稻谷,当时出库价格每吨只有1400多元,较低的地区一吨早稻只有1300多元。照此测算,有的县亏损高达数千万元,少的也有几百万元。所以在2005年稻谷收购时大家都慎之又慎,在国家政策未明朗之前均持观望态度,且意识到2005年稻谷收购市场将受国家政策所主导。

2005年早稻上市前,主产区早稻价格已经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在这种背景下,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于7月下旬发出通知,自2005年7月28日起,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个早稻主产省正式启动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由指定企业,一律按每公斤1.40元的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2005年农民生产的早籼稻。至2005年10月底铠兰属,全国共收购早稻800多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近700万吨,同比增加250多万吨,增幅超过50%。据统计,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四省共收购早稻近600万吨,基本都进入了国家指定的储备企业,同比增加近一倍。早稻收购基本结束后,市场收购价格虽有所波动,但仍处在最低收购价之下,并没有真正托起来。在此情况下,国家又于9~11月在安徽、湖北、四川、江西、湖南等产区先后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预案,从而稳定和提升了中晚稻市场收购价格。由于国家启动最低收购价预案,可以说2005年稻谷收购市场是政策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而对后市价格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五、收购主体、收购期限变化明显。

一是2005年早稻收割期间天气良好,早稻品质提高,收购季节提前,收购时间相对集中,可谓旺季偏旺;7月底国家启动早稻最低收购预案,到8月底很多地区就已经进入收购扫尾阶段,收购工作基本完毕。二是市场收购主体基本上是国有企业,而其中绝大部分又是中储粮系统指定的企业在收购,市场经营性收购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入市收购十分谨慎,收购量很小。三是政策收购价格与市场收购价格存在一定价差,即市场收购价格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中塑作为国内高科技企业40~60元/吨。四是收购期间价格相棉花果对平稳,地区差价减少,早晚稻收购价差也有所缩小;稻谷收购价格明显偏高,大米价格明显偏低,稻米价差利润微薄,有的地方稻谷成本价格高于大米价格。五是各地售粮情况差异较大,启动预案的主产区农民售粮积极,售粮数量较大,而非主产区或者国家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格的地区农民售粮数量相对减少,手中仍有一部分存粮。

六、稻谷种植成本增加,收益降低。

虽然2005年国家继续实行和扩大“三减免三补贴”的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到目前为止,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律实行免征农业税;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河北、山东、云南3个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农业税,享受免征农业税实惠的农民达到了8亿人),但由于农资价格上涨和用量增加,人工作业费和加工运输成本提升,稻米成本价格相应有所提高,同时售粮价格明显下降,使得种植效益反而有所下降。

1.农民售粮所得减少。据调查:以亩产350公斤为基准,2004年早籼稻平均出售价为1.44元/公斤,每亩收入为504元;2005年早籼稻农民实际出售价平均在1.36元/公斤,农民的亩收入为476元,同比减少28元。

2.种粮成本增加。受农资等物价上涨因素影响,2005年的稻谷种植成本较2004年有一定程度上涨。

2004、2005年早籼稻生产成本统计 单位:元/亩

(数据来源:南方粮食交易市场对江西浮粮县生产成本的调查)

3.农民实际收益降低。扣除亩产变化因素,2004年每亩实际收益为186元,2005年农民每亩实际收益为111元,较上一年每亩减收75元。

七、大米进出口量大幅下降。

多年来,我国稻米生产一直坚持自给自足的方针,进口和出口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没有形成较大规模。近10年来(1995~2004年),年平均进口大米49.04万吨,从数量上看,我国大米的进口量约占世界大米贸易量(2700万吨)的1.8%;10年来年平均出口量约179.5万吨,我国大米的出口量约占世界大米贸易量的6.6%。从年平均进出口数量上比较,10年来,我国大米平均年出口量大于进口量。1997年以来,一直为净出口。从品种上看,我国大米进口多来自泰国,主要是满足高收入人群消费需求的香米。近年来,为调剂国内稻米市场,普通白米进口量也有增大趋势。我国出口大米目的地主要为日本、韩国、俄罗斯、非洲、中东、东欧等国家和地区。

2005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同比均有所下降,1~10月份我国进口大米36.0038万吨,同比降低41%;出口大米56.0694万吨,同比降低29.9%,主要出口地分别是俄罗斯、韩国、日本。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下半年我国大米出口比上年呈大幅增加的趋势:我国10月份大米出口量为2.8138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3.5%;9月份出口大米2.9428万吨,同比提高98%;8月份大米出口量为4.1595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5.3倍;7月份大米出口量为5.95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2.6倍。总体来说,2005年我国大米进出口量同比均有大幅下降。但全年为净出口局面仍未改变,预计净出口量在20万吨左右。

2006年稻米走势展望

影响稻米市场未来走势的因素有很多,籼、粳两品种的走势也将有所分化。就利多方面而言,国家启动预案托市收购价格、农民心理预期、库存下降以及国际总供给量的持续下降对价格形成了一定支持;而销区的心理预期、中央储备的抛售、进出口调节制约、种植面积的稳定等因素可能对稻谷走势起到抑制作用;国家政策则是非常关键的不确定因素。

一、国内稻谷多年减产,库存已处于较低水平;加上2003~20滇酸脚杆05年我国粳稻价格持续上涨,使得农民手中陈粳稻已基本售完,国储库内2002年以后的粳稻储备也基本消耗殆尽,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的囤积量很小,给市场的补充量有限,而需求却在不断增加,产不足需的矛盾可能导致粳米价格继续维持在高位。

二、早籼米方面,虽然有国家的最低收购限价托底,然而市场价格与之存在一定差距,再加上各地今年补库任务较往年偏弱,在一定程度上供大于需。大部分早籼稻粮源被国家掌握,一旦开始集中抛售将可能对市场价格起到一定的打压作用,因此预计未来早籼米价格可能有所走低。

三、以食用为主要用途的中晚籼稻,两年来市场价格一直在最低收购限价上方运行,供需基本平衡。从常规品种方面看,可能处于基本平稳态势。而优质品种则可能与粳稻走势类似。2006年,对政策和稻谷生产看好的预期将成为影响稻米价格走势的长期因素。另外还应看到,2005年国家通过预案托市掌握了大量粮源,何时、以何种方式处理这些稻谷,将会成为影响未来稻米市场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湖北治疗白癫风医院
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哪家较好
武汉白癜风有效治疗
武汉白癜风手术多少费用
友情链接